发布日期:2025-04-13 12:38 点击次数:60
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数据派,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大学数据!
来源:网络消息
相关阅读(直接点击链接即可阅读):
2024年30省理科录取难度Top1000排名(2):广东版出炉,哈工超人大!2024年30省理科最低分Top1000排名全网独家发布!1000所本科院校一网打尽!2024年30省高考文科录取分Top1000排名出炉!文理科全部发布!2024年30省理科录取难度Top1000排名(1):湖北出炉,西工大工超天大!2024年全网最全30省985/211文理分数排名汇总完结版(建议收藏)重磅!第五轮学科评估全部99个学科A类完整名单独家发布!(建议收藏)2024高考必看:31省985/211录取最高分、平均分全网唯一发布!(建议收藏)学历贬值:1998-2023硕士扩招20倍、博士扩招10倍,985本科含金量上升!
3月28日,南开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约仪式在八里台校区的海冰楼隆重举行。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两所拥有深厚学术底蕴和辉煌历史的高等学府,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携手并进,共同开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精诚合作、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上午的阳光透过海冰楼的玻璃窗,洒在庄重而热烈的签约现场。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校长陈雨露,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常务副校长朱信凯等两校高层领导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南开大学副校长白承铭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青格勒图,作为双方代表,在众人的瞩目下签署了这份具有深远意义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由南开大学校长助理于海主持,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两校合作未来的美好憧憬。
根据协议内容,南开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将在多个领域开展全面而深入的战略合作。在党建思政方面,两校将深化党建和思想联盟合作,探索试行党支部联学共建的新模式,通过互促研究生思政活动,进一步提升两校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加强两校的党建工作,更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
在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方面,两校将携手打造系列丛书,深化合作交流,共建学术阵地。围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两校将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这一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两校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更将为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学科建设方面,两校将共同探索机制创新,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学科基础生态体系建设的互利共进。通过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两校将共同提升学科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智库建设方面,两校将建立交流合作机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联合研究。通过整合两校的优质资源和智力优势,两校将共同为国家的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这一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两校在智库建设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更将为推动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人才培养方面,两校将积极推进师生互访交流,通过互派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多种方式,促进两校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拓宽两校师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面,更将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签约仪式前,双方还举行了工作会谈。杨庆山书记在会谈中表示,南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都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鲜明的办学特色、优良的爱国传统。多年来,两校在高端论坛举办、学术项目申报、校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坚实的合作基础。他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密切联系、深化合作,发挥优势特长,深度共建共享,产出更多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磅成果,培育更多德才兼备、堪当大任的优秀人才。
张东刚书记在会谈中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当前中国人民大学正着力推进大中小幼教育一体化建设,打造人大系列学校,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他高度赞扬了南开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学科实力,并希望两校在既有良好合作基础上,围绕自主科技创新、自主人才培养、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更加务实、紧密、高效的合作。他强调,两校要共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两校应有的力量。
签约仪式结束后,两校的与会领导还共同参观了海冰楼内的各类设施,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两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两校的繁荣发展。
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不仅标志着南开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将为两校的师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丰富的学术资源。相信在两校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合作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展望未来,南开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秉承“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和“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携手并进、共创辉煌。两校将共同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里,两校的师生将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明天。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